海南省海口市2020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
|
作者: 上傳者:tomacc 日期:19-10-23 |
2019-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
高三年級語文試題
考生注意:本試卷時間150分鐘,滿分為150分。
一、現代文閱讀(36分)
(一)論述類文本閱讀(本題共3題,9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~3題。
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(節選)
袁行霈
①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之一,就是選擇包容。
②包容,是中華文明固有的思想。早在《尚書》中就有這樣的話:“有容,德乃大。”(《周書•君陳》)意思是有所包容,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。《老子》也說:“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。”意思是:有所包容,就能臻于“公”,進而臻于“王”,臻于“天”,臻于“道”,臻于“久”。這些雖然都是針對統治者而言的,但在中華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義。中華文明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文明,中國人常用“海納百川”來形容一個人的氣度胸襟,這四個字也可以用來形容中華文明的品格。
③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證明,中華文明的發祥地,不只是黃河流域,還包括長江流域。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又證明,除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,還有許多文化遺存散布在全國各地。中華文明的組成,既包括定居于黃河、長江流域,較早以農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華夏民族創造的文明,也包括若干以游牧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少數民族創造的文明。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,是多種文明因素的整合。整合的模式是以華夏文明為核心,核心向周圍擴散,周圍向核心趨同,核心與周圍互相補充、互相吸收、互相融合。漢族和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,都為中華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。例如:我們引為驕傲的山西應縣木塔那樣精美的建筑,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遼代的杰作;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,首次開辟了我國南北海運航線;滿族所建立的清朝,出現了康乾盛世。這些都為中華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頁。
④我們還可以以戰國和唐代為例進一步說明中華文明的包容性。戰國時代儒家、墨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陰陽家等不同的學說和流派多元共存,自由爭辯,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。我想強調的是,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不只體現在統治者的包容性上,也體現在整個社會的包容性上。孔子有弟子三千,“楊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”(《孟子•滕文公章句下》),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,這說明社會的包容度很大。包容,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個重要標志,這表現在許多方面,例如儒、釋、道三家并用;政府機構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,以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,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進入仕途;文學藝術的題材和風格多種多樣,等等。僅以政府的將軍為例,如哥舒翰、高仙芝、李光弼等都是少數民族。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呂(晁衡)、新羅的崔致遠都曾遠離故國在唐朝任職。
⑤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: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,“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”,唯包容才 | |
標題: |
海南省海口市2020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|
文件大小: |
107K |
文件格式: |
zip |
作者: |
|
下載地址: |
點擊本地免費下載
下載說明 閱讀說明
下載工具 |
下載說明: |
* 本站所有的資料都是免費的
* 使用本資料有困難請閱讀說明或給管理員留言。
|
|
暫無圖片 |
|
* 本站是所有資料僅供教學之用。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或由會員上傳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 * 本站所有的數據都是本地下載,不可能出現不能下載,下載不成功時,請一直重試下載,如果一直不成功,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,隔個幾分種后再次重新下載,詳細請參考下載說明!
|
|
|
|